<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来到平顶山科学技术局!
        繁体|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热搜词: 科普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科普园地
        【生活科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亮点多
        2022-12-15 10:49 浏览次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0000.jpg

        广东省广州市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简称琶洲试验区,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之一。建成后将成为互联网、电商、高科技等创新型产业集聚地。 图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琶洲试验区

        陈志强摄

        区域创新发展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日前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下称《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普遍提升,重大战略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成效显着,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形成多层次战略布局

        这份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选取系列指标,对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

        《报告》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创新发展的区域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多层次战略布局,协同创新体系持续优化,创新体系效能快速显现。

        根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全国31个地区可以划分为创新领先地区、中等创新地区和创新追赶地区3个梯队。其中,第一梯队的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能力强劲;第二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50分的地区,包括重庆、湖北、陕西、安徽、山东、四川、湖南、辽宁、福建、江西、河南、宁夏、吉林、河北、黑龙江、山西、甘肃、广西、贵州、海南和内蒙古21个地区,比2012年增加了14个地区;第三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在50分以下的地区,包括青海、云南、新疆和西藏4个地区,比2012年减少了14个地区。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引领地位进一步强化,辐射带动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重大战略区域带动引领

        在距北京200余公里的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跨区域监管体制的先河,目前,已汇聚了京津冀地区众多知名药企。

        河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奋杰表示,2022年以来,河北深化与科技部和京津地区对接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正在为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算的应用研发忙碌着。他表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利器,每天超过1.5万项计算任务在这里执行,其中2/3来自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正在形成。

        《报告》显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效果显现。北京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2022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6.2分,比上年提高1.6分,综合排名全国第2位;天津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比上年提升1位,重回前三甲行列;河北科技意识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数和环境改善指数排名均向前提升2位。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也表现突出。《报告》显示,长三角在上海的引领下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共同体,开放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搭建起两廊(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点(深港河套创新极点、粤澳横琴创新极点)的框架体系,扎实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集群。

        协同创新打破边界限制

        近日,“2022年沪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20218月,香港创新科技署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签署《沪港创新及科技合作备忘录》。一年多来,沪港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合作日益密切,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尖端领域不断加深合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研发相关项目成果不断涌现。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说,在科创领域的合作中,沪港两地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重大机遇,积极探索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国际化科技专利交易与市场转化,创新人才培育与交流,科技金融与创投资本融通等多领域、多层面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区域科技创新的合作,正在打破行政边界的限制。2021年,中国对科学技术进步法进行修订,其中新增了区域科技创新一章,提出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可以依托区域创新平台,构建利益分享机制,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推动科学仪器设备、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工程和科技信息资源等开放共享,提高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这为重大战略区域的科技创新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对此,《报告》指出,未来,要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建设,强化科技创新中心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提升区域间协同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发挥区域创新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