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运营阶段,这就需要实时与地面保持联络。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一群航天测控人负责着中国全部航天器的测控,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牧星人。今天的《“天宫”是怎么炼成的?》系列报道,一起去看看航天测控人如何遥控“放牧”太空中的卫星。
在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飞控大厅,飞控团队正在对空间站进行实时监测,搜集空间站的飞行状态、轨道数据,通过判读来确定空间站目前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空间站任务分管总师 杨永安:我们的工作就是24小时对空间站进行跟踪测量。每天我们要进行轨道确定,姿态确定,因为空间站飞行的不同位置,它跟踪设备不一样,我们要统一进行调配和管理。
杨永安,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空间站任务分管总师。杨永安介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在空间站任务阶段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火箭发射阶段准确跟踪并捕获目标;二是获取航天器的工作状态、位置数据,监测它的运行轨迹;三是航天器运行过程中的控制,如果轨道偏了、姿态不对了,要通过发指令、传输控制参数的办法,让航天器恢复正常。
“渭南USB雷达跟踪正常”,这句口令,我们在每一次载人航天相关发射中都能听到。但它跟我们平常接触的电脑USB接口完全不一样。USB在这里指的是“统一S波段测控系统”,它也是载人航天专属的USB测控系统。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空间站任务分管总师 杨永安:我们说的跟踪正常,表明我们按等待点已经跟上这个目标了,第二个就是我们的信号正常,尤其能够接收,也同时能够送到相关单位,就说明它是整个的测控设备和飞行器之间的沟通,相当于咱们说握手已经建立了。
从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加入测控团队,杨永安全程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的测控工作。除了卫星的在轨测控,神舟飞船的返回控制也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重要工作。在航天员返回地球的全过程,他们的设备都会锁定返回舱的行动轨迹,来进行落点的预报。
返回落点的确定十分复杂,弹道确定、预测制导、气象风的修正等模型精度,包括测量数据的处理速度都会影响最终的预报精度。
针对神舟十二号返回任务,杨永安和团队一起,独立研发了全新的返回落点计算模型和方法,把软件做得更精细化。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空间站任务分管总师 杨永安:过去的气象风修正,在降落伞打开之后的横截面积是固定的。我们通过对伞降过程中的规律和特征的分析,我们建立了伞降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气象风模型,这次我们采取了降速数据的加密使用,确保了它整个数据和返回过程配套,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精细化,精度明显提高。
通过精准预报,神舟十二号飞船的返回预报精度,实现了从1.2公里到75米的突破。
目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管理的卫星超过300颗,占我国在轨卫星总数的半数以上。2023年,他们还将执行超过50次的航天发射测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