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来到平顶山科学技术局!
        繁体|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热搜词: 科普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科普园地
        【信息科普】国际化将成中国科研关键挑战
        2018-01-09 12:00 浏览次数:

        国际化将成中国科研关键挑战

        ——专访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厄尔·沃德·普拉默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园园
         
        “未来2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科技舞台上的领军力量。”1月8日,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着名科学家、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厄尔·沃德·普拉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对中国科研发展潜力非常看好。
        但普拉默同时强调,“国际化将成为中国科研发展的关键挑战。”
        普拉默与中国的缘分始于1975年,那时他接收了第一位中国研究生。2000年,他作为首席科学顾问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创立国际量子结构中心。与中国科学家多年来的深入合作,让他对中国科研发展拥有独到见解。
        科技舞台,中国将大放异彩
        普拉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接收的第一位中国学生表现出色,他和这位中国学生的合作也非常好。“所以现在,我所有的学生当中,只有一个不是来自中国。”
        让普拉默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学生和中国科学家对科研的专注和投入。在他看来,其根本原因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对科技的重视。
        “中国人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如此明确地强调这样的理念。”普拉默说,中国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并为科学家提供很多世界一流的科研设施,这是很多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所羡慕的。
        普拉默不假思索地说,至少现在在中国做科研,会比在美国更好,因为美国的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大不如前。
        另一个让普拉默印象深刻的方面是,中国拥有大量年轻科研人才。他清晰地记得,两年前曾在北京作一场物理学讲座,有大约400名研究生前来参与。普拉默感到惊讶,因为在美国,人数最多不过30名。
        “这会使中国拥有巨大潜力,也是中国的优势所在。中国应该尽其所能培养这些年轻人才。”普拉默认为,中国最优秀人才仍在源源不断地进入科研领域,而在美国,最优秀的人才去了华尔街。
        对科技的重视和充足的科技人才,让普拉默坚信,20年内中国将在科研领域大放异彩。
        跻身一流,国际化是关键挑战
        但普拉默认为,中国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是让科研更加国际化。
        普拉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年他曾参观了很多中国高校,最大的感受是来自国外的学生太少,尤其是来自国外的研究生。“一个大学的博士后必须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中国基本看不到这种情况。”普拉默直言。
        在普拉默看来,中国的科研实力日益强大,已经有能力吸引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但是很多文化或其他方面的因素阻碍了科研国际化的提升。
        “中国科研国际化程度不够高,让外国科学家有时觉得不适应。”普拉默说,他参加中国的学术会议时发现,主办方会把很多来自美国、欧洲的华裔科学家邀请回来,并称之为“国际会议”。但他坚持认为,一个会议至少70%以上的讲演者来自国外,才足够国际化。
        普拉默说,他曾在德国做过两年研究,当时所在的团队,除了一位教授来自德国以外,其他教授都来自其他国家。那个实验室的通用语言是英语,科学家们即使不会德语也可以轻松留在德国。1984年,普拉默曾在日本参加一个重要学术会议,会议的通用语言也是英语。
        “中国现在可以做到让中国人做很好的科研,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将科研水平做到世界一流。”普拉默认为,中国想要做世界一流的研究,必须进一步向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开放怀抱,并努力为他们营造适宜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