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普】最伟大的“搬运” 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最伟大的“搬运” 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瞿剑
作为“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主要完成人之一,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用3个“特别重(巨)大”来概述这一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项目:“技术创新意义特别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特别巨大”“行业引领作用特别重大”。
他回忆,没有特高压之前,我们国家电力工业走的是“哪里用电就在哪里建电厂”的路子,造成了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煤电油运紧张”。作为一个大国,我国的资源分布极不合理,80%的一次能源在西部,70%以上的负荷却在东中部,两者之间相距1000—3000公里。这种“逆向分布”,使交通运输不堪重负:受巨量电煤所累,铁路车皮紧张;高速公路上超载大货车排成长龙,呈现独特的中国式汽车运煤现象。这一不经济,二不安全,三带来大量污染,东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几至极限。所以,能否变输煤为输电,用西部风电、水电、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以及煤炭坑口高效集约开放,“打捆”输送到东中部,“是摆在我们能源人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
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表示,本世纪初,随着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等巨型水电站的开发,“西电东送”的输电距离由1000公里延伸至2000公里及以上,交流输电技术不可行;而采用±500kV直流输电技术,占地大,损耗高,不经济。相比之下,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技术,每回输送容量可达500万—1000万千瓦,输电距离超过2000公里。正是以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突出技术经济优势,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成为必然选择。
但李立浧还强调,由于属世界首创,国内外没有经验可资借鉴,该项技术面临特高压、大电流下的绝缘物理特性,电磁环境,设备研制,系统控制等四大挑战和难题。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力支持下,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联合科研、高校、设备制造等160多家单位、上万名科研人员协同攻关,攻克了上述四大世界级难题。项目完成关键技术研究141项,创造了37项世界第一,建立了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技术体系,一举站上了世界电网技术的制高点。
2010年建成±800kV云南—广东、向家坝—上海两个国家级示范工程,投运7年多来,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超过当初一切依赖进口的500kV输电线路”。项目的成功实践带动巴西、印度等国家开始应用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完成了中国技术、标准、装备、工程总承包和运行管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输出,实现了国际公认的“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从头到尾”全程参与项目研发、组织的国网公司副总经理刘泽洪介绍,目前,±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最大输送容量达到了1000万千瓦,每天输送电量可达到2.4亿千瓦时,折合标煤12万吨,相当于1200辆百吨级载重卡车每天穿梭数千公里的运载量,通过电网瞬时完成。“这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搬运’!”南网公司总工程师汪际峰赞叹道。